68、晋江独家

拾玖景观Ctrl+D 收藏本站

*

徐清雅收到小乔的来信,就往沪上打了一笔款子。

这是启动资金,她不想小乔担太大风险。接着,她去拜访季文萧,寻求合作。

季文萧答应帮忙,跟徐清雅签了一份协议,从内陆过来的时装走华林百货的渠道。当然,华林百货香江分店也有进货优先权,这是季文萧一再要求的,要跟沪上那边单独签署协议。

按说,季文萧没必要这么做,可他心里念着小乔,这是他的一片心意,也是跟小乔的联系纽带。对季文萧的私事儿,徐清雅有所耳闻。只是跟小乔分开了两年,还未忘却?倒是稀罕得很。

沪上这边,叶小乔早有准备。

面料一到,她跟大哥就开动了。加工作坊连轴运转,第一批时装赶出来了,有十几种款式,都是丝绸面料,轻薄柔软,很是奢华。

叶二荞见了就不肯撒手,在身上比来比去。叶小乔知道二荞爱美,生了俩孩子了,可心态还跟少女一般活泼可爱。

果然,二荞打听起来了。

“小荞,这个上柜吗?”

“这个不上柜,出口的。”

“欧呦,那就把这件粉红色的送给我,当样品好了!”叶二荞脸皮一厚。

叶小乔瞄一瞄二荞的身材,这么丰满穿得进去吗?叶二荞气得嘟着嘴说:“小荞,我今天不吃饭了,减肥!”

“二姐,逗你玩的,这件粉红色的不合适,穿这件均码的吧?”叶小乔指着一件湖蓝色碎花连衣裙。

“小荞……”叶二荞喜欢粉红色,揪着那套裙子不放。

“二荞,粉红色显人胖……”叶小乔故意说道。粉红色少女感太过强烈,跟二荞现在的气质不符,还是换一套比较好。

“唔,那好吧!”叶二荞只好作罢。

叶大荞在一旁抿着嘴笑着。她知道小乔思念着书琰,就经常拉着二荞过来。姐妹三个聚在一起,开开玩笑,打打闹闹,也能冲淡几分。

对叶小乔来说,这种陪伴很重要。因为太过忙碌,对书琰的思念减轻了不少。

*

到了七月中旬,第一批货物抵达香江。

“乔雅松”门店开张了,徐清雅亲力亲为,不再做甩手掌柜了。

昔日的那些佳丽们,大都做了太太,留在香江的有一多半。徐清雅把人召集起来,办起了时尚沙龙。她们倚着沙发,喝着红茶,怀念着旧日时光,虽然小乔不在,可话题却离不开她。

“清雅,小乔什么时候回来啊?到时候,咱们再办一场时装秀啊!”

“好啊,大家先练起来,等小乔来了,给小乔一个惊喜!”

徐清雅兴致很高,她跟小乔成为朋友,除了性情相投之外,更多的是源于对时尚的喜爱吧。

华林百货香江分店也设了专柜,推出了“乔雅松”时装。

跟沪上不同,香江这边走奢华之风,定价很高,非一般人消费得起。这边的有钱人大多是从内陆过来的,只要在沪上呆过,都知道这个牌子。看到新款时装上市,哪肯错过?不到一个星期,第一批时装就卖断货了。

季文萧拍了电报,说赶紧上第二批。

叶茂松收到电报,跟小乔商量。叶小乔说:“时装要的就是个档次,同类款式太多,就不值钱了,可若是不接上,仿版就出来了……”

这中间有个度,就看如何把握了。叶小乔考虑了一下,在第一批款式的基础上,加推了第二批,即便有人想模仿,也追赶不上潮流。

这时候的香江,跟后世不同。除了货运码头,没有一样是发达的,来自沪上的时装是顶顶好的,更何况“乔雅松”品牌始终走在时尚前沿?

*

赶在八月之前,第二批时装上市了。

火爆依旧,季文萧高兴得不得了,下了第三批订单。后续,还有秋装和冬装。他觉得自己很有眼力,只要是跟小乔合作,赚钱妥妥的。

“乔雅松”品牌的热卖,引起了商界的注意。

市面上仿品出现了,虽然质地和款式有很大差别,可依然沾了光。其中,就包括叶阿祥和崔淑英开的裁缝铺子。这是叶小云提供的线索,她在报馆里做专栏,接触得人不少,消息也很灵通。

叶小云到香江后,后悔了好一阵子。

在她的印象里,香江本是繁华之地。可到了这里,却发现是个小渔村,到处是荒滩码头,跟沪上没法比。这边气候湿热,住得地方狭窄,租金还很贵。阿爸阿妈唉声叹气地说:“早知道这样,就不出来了。”

可既然已经来了,就要想办法生存下去。好在报馆有陆飞鸿的投资,她顺顺当当地当上了专栏作家,靠着稿费和薪水过日子。为了贴补家用,阿爸阿妈摆起了裁缝摊子,就像叶家祖辈闯沪上时那样,从头开始。

可这边三天两头下雨,摆摊子可不容易。陆飞鸿看不过去,就赁了一间铺子,说:“小云,我来投资,咱们开一家裁缝铺吧!”换做以往,她会摆摆架子推让一番。可生存压力摆在面前,也顾不上清高了。

唯一欣慰的是陆飞鸿对她的情意。他们交往了那么久,真真假假的,就连她都分不清楚是不是真得喜欢上了这个人?

*

到了十月,朝鲜半岛形势突变。

以米帝国主义为首的反动派,带着十六国联军打到了鸭绿江边。侵扰我边境,炸毁我桥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妄图颠覆我们的新政权。(注1)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防御保卫战。敌人都到家门口了,再不应战意味着什么?随着一声号令,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盘踞在孤岛上的刮民党反对派也行动起来。他们在米帝的支持上,大肆叫嚣着反攻大陆。一时间,敌机不断侵扰内陆领空,抛洒传单,造谣惑众。敌人的电台也加大马力,昼夜宣传。(注1)

潜伏在内陆的特务也冒了出来。他们到处活动传播谣言,制造混乱。还有那些坏分子也不安分,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打响了,老蒋就要打回来了!”一个二个蠢蠢欲动,妄图响应。(注1)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对反动派实施了打击。

沪上的帮派被清理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良场所关闭了。公职人员一再甄别,潜伏下来的特务被挖了出来。看到报纸上登载的消息,市民们拍手称快。叶小乔心说,解放初期,人员复杂,难怪要做审核?

社会稳定了,各行各业加紧生产。

叶小乔推出了秋冬新款,远销到香江,为国家出口创汇。

到了年底,时装销量翻了两番。

这时候,战争还在持续,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叶小乔跟大哥商量一下,捐了一百块。跟那些名人比起来,这不算什么,有不少爱国人士捐了飞机大炮,甚至捐了全部家产,他们说:“没有国家安稳,哪有小家幸福?”

随着战争的深入,医药物资需求旺盛,顾氏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然,这跟顾书琰的工作分不开。他远在香江,一边筹集着资金,一边筹备着物资。

忙碌之余,就想起小乔来。他跟小乔保持着通信,那些思念和牵挂都融入了笔端,蕴含在文字之中。小乔的回信,他都珍藏着。想小乔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

“元旦”过后,一九五一年来临了。

随着出口额的增加,外贸局注意到了。有两位同志找到叶茂松和叶小乔了解情况,说:“政府支持出口创汇,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能解决的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

叶小乔心里一动,冒出了一个想法。

他们现在是小打小闹,家庭作坊式生产,要想把服装推出去,就要搞规模化经营。在六七十年代,沪上的服装加工业是很厉害的,也涌现出了不少品牌。可高端制品不多,走的是大众化路线,要想出口创汇,就要另辟蹊径。

“同志,在海外丝绸制品很受欢迎,加工成高档服装利润很可观……”

叶小乔把想法提出来,跟两位同志谈了谈。那位李同志很感兴趣,说:“小乔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回去跟局里汇报一下……”

送走了两位同志,叶茂松跟小乔说:“小乔,公家的事就不要掺和了。”

“哥,我明白,我是想多为国家创汇,支援前线……”

解放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经济有多困难?她是晓得的。那些黄金白银,都被刮民党运到了孤岛上,啥都没剩下。多一个出口创汇的路子,就多一份力量。

这些道理,叶茂松都懂,他不想小乔太辛苦。叶小乔笑着说:“哥,我就是出个点子,政府对棉纺织行业很重视,会大力扶持的……”

说到这些,叶小乔的眼睛闪闪发亮。叶茂松被感染了,说:“小乔,不管你做什么,大哥都支持你!”

叶小乔希望成立一个服装加工厂,她可以提供创意设计,以这种方式支援国家建设。只要开了头,后续会跟上的。

她的母校创建于一九五一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纺织行业的人才,其中就包括服装设计师。沪上有这个基础,也有这个传统,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成。

在忙忙碌碌中,日子一恍而过。

到了五月,叶小乔结婚一周年了。可她跟书琰相隔两地,婚礼还没举办。家里不晓得她结婚的事,可订婚却记得。顾阿玉一边盼着那边来信,一边担着心。她舍不得小乔走,可书琰在那边总得团聚吧?

到了七月,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际形势稍有缓和。

徐清雅拍电报过来,说:“速来。”叶小乔看着电报,激动不已。她和书琰分别了那么久,终于能团圆了。

叶家上下虽然感到很突然,可小乔跟书琰团聚是不好阻拦的。再说,香江那边生意做起来了,去了也有个依靠。

收拾停当后,叶小乔和堂弟堂妹准备出发。

叶茂松订了火车票,搭乘火车把小乔他们送到口岸。他看着小乔提着箱子过了闸口,又回过头来,冲着他挥手。

“哥,我会写信给你的!”

顾书琰在闸口那边等着。他穿着白衬衣,一头乌发被风吹起,是那么英俊挺拔。他看到小乔过来,就笑着迎上去。

“小乔!”顾书琰挥着手。

“书琰!”叶小乔眼睛闪闪发亮。

她穿着白衬衣和蓝裙子,像往日那样朴素大方。顾书琰接过行李,摆在车上。他挎着小乔的胳膊,幸福得都快飞起来了。

在闸口不远处,一辆黑色小汽车停在那里。

季文萧坐在车里,默默地看着叶小乔。他们终究是合伙伙伴,再也无法牵手了。

车子启动了,季文萧回头望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正文wan)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