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是“战国的风云儿”,也是一位“革命家”,他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对于日本来说是划时代的,他想要建立一个没有幕府,或许也没有天皇朝廷的新形态社会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也是不切实际的。信长是死在本能寺的烈火中了,如果他仍能在生,并且完成了他的理想,是否能将日本带入和平安定中去呢?就历史的发展来看,恐怕是很难的事情。
其实信长更象是一股狂风,扫尽了幕府统治以来所积攒的诸多残腐,或者可以说他象一场烈火,把旧体制烧成了灰烬,并且最终也燃尽了自己。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很象我国的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却未能使秦帝国真正长治久安,相反,继承了其遗产的汉帝国,倒有破有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信长也是如此,他事业未尽而中道殒命,其政策由丰臣(羽柴)秀吉加以完善,并最终在德川家康的努力下,把日本带入了一个仍以幕府统治为形式,却与前两个幕府完全不同的紧密牢固的社会体系中去。家康的政策,从表面上看来是信长政策的反动,就其实际来论,却是信长政策的当然的延续。
「乱世的终结」
本能寺之变爆发以后,明智光秀分派诸将去占领和接收信长在畿内各地的领地。因为信长和信忠的去世,畿内诸将、豪族莫不乱成了一锅粥,前此隐藏起来的对信长不满的势力也全都一夕之间冒出头来,一揆纷起,形势极为混乱。为了在乱局中保住性命,丹羽长秀等即将出征的诸将全都收兵回归自己的领地,一方面维持秩序,一方面观望成败,以定行止。
信长父子是六月二日凌晨遇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安土城中,留守安土的大将蒲生贤秀吓破了胆,急忙保护着信长的侧室、子女,也包括很多大名送到安土城下町居住的人质,仓皇弃城而逃,回归自己的主城——日野城。贤秀是个无能之辈,他以为逃回日野城,明智军就不会前来进攻了吗?安土坚城,如能凭之固守,就算明智光秀的兵马数量再多上一倍,也不是旬日间所能够攻克的。
贤秀是六月三日下午二时离开的安土城,五日,明智光秀率领大军,兵不血刃地进入了这座代表信长政权的辉煌巨城,并于七日在此地接见了朝廷敕使吉田兼见,向他表示了自己希望开设新的幕府的想法。随即光秀就留大将明智左马助秀满守备安土城,自己回归主城近江坂本。
当明智军进入安土城的时候,城下町中教堂里的传教士们大为恐慌,他们一直受到信长的支持,现在信长被弑,凶手又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这自然使他们感到前途一片茫然。于是传教士们就收拾了烛台、圣杯等弥撒用具,一齐乘船下湖,躲到两公里外一个小岛上去了。
可以说,光秀从六月二日发动了本能寺之变,到七日为止,他基本已经完全接收了信长父子在畿内地区的直辖领地。然而进一步的计划却受到了阻碍,他写信给与自己有姻亲关系的细川藤孝和好友筒井顺庆,要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以给织田旧将作出表率。然而藤孝一口拒绝了,顺庆却不肯作出明确回应,想要再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劝说无效,光秀准备以武力相逼,于是领兵南下,先进攻驻扎在河内国的丹羽长秀所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得到急报,一支打着金葫芦马标(主将的标志物)的军队已经从北部逼近洛中了。
“是秀吉?!”光秀大惊失色。
且说本能寺之变的同时,水淹高松城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清水宗治提出以自己一人切腹来挽救全体部下的性命,羽柴秀吉也答应,只要得到宗治的首级,好让他对主公信长有个交代,他就立刻退兵。就在此时,秀吉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他暗中收拾行装,做好退兵打算,明里却好整以暇地等待宗治切腹。六月四日,清水宗治穿着白色丧服,乘一叶小舟来到两军阵地中央,随即在舟中完成了切腹仪式。
在与毛利军交换停战文件后,秀吉匆匆挥师东归。就在此时,毛利方也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吉川元春建议全军展开追击,然而足智多谋的小早川隆景却说:“秀吉不仅是智勇双全的大将,并且怀有天下大志,如果我们违誓,他必恨之入骨,恐非吾家之福。”坚决主张退兵。毛利辉元最终采纳了隆景的建议。
于是没有后顾之忧的羽柴军匆匆东归,于六月八日回到秀吉位于播磨国内的主城姬路。次日清晨,大军从姬路城出发,以惊人的速度于十一日赶到了摄津国的尼崎地方。织田方多位城主如池田恒兴、堀秀政、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等人陆续来合,到了十二日晚间,秀吉屯兵摄津的富田,总兵力已经超过三万。十三日晨,织田信长的三男织田信孝和重臣丹羽长秀也派使者前来联络。
羽柴军回师速度如此之快,令明智光秀大吃一惊,他匆匆停止了河内之战,领兵回归京都,然后十日从京都出发,率领一万六千大军进驻山崎以北的胜龙寺城,准备与羽柴军展开一场大决战。
「山崎的决战」
山崎地区在摄津国和山城国的交界处,临近通往中国地区的交通要道,最终激烈的战争就在这一地区展开。羽柴秀吉奉戴织田信孝为名义上的总大将,将主力分为三队,左翼、天王山麓布设的兵马由其弟羽柴秀长和军师黑田如水孝高统率,右翼、淀川附近的兵马由池田恒兴、加藤光泰、中村一氏等将统率,中央、西国街道上的兵马则由高山重友、中川清秀和堀秀政统率。
十二日夜,两军开始小规模接触,到了十三日凌晨,明智军首先对羽柴中军发起猛攻,高山重友队一度陷入绝境,幸亏中川、池田队从右侧,堀队从左侧夹击敌军,才勉强挽回败局。双方恶战了整整一天,因为羽柴军兵力既众,又抢先占据了战场西北面的天王山,居高临下发起冲锋,明智军逐渐败下阵来。到了晚上七时左右,明智光秀见败局已无法挽回,于是下令撤退,自己率败兵七百余人退守胜龙寺城。
羽柴军团团包围了胜龙寺城。黑田孝高劝秀吉说:“明智军笼城坚守,我方很难快速攻克,所谓‘围城必阙’,不如放开一面,则光秀必走,我军可从后追杀。”秀吉听取了他的建议,空开一个缺口,明智光秀与少数亲信出城逃亡,想要回归本城坂本,重整兵马以图后举。然而在经过京都山科小栗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遭到了“落武者狩”的袭击——所谓“落武者狩”,是指专门刺杀和抢劫败战武士的农民或土匪。
光秀奋起抵抗,连杀数人,落武者狩一看没便宜可捡,于是纷纷退去。然而光秀在恶战中也身负重伤,自度无法再走,于是长叹一声,解开铠甲,准备切腹自尽。部将沟尾庄兵卫茂朝等人苦苦劝说,然而光秀回答道:“羽柴的追兵眨眼便到,我受伤无法骑马,很快就会被他们追上的,难道你们忍心看我成为俘虏,受那猴子的侮辱吗?”
最终,光秀缓缓吟道:“逆顺无二门,大道澈心源。五十五年梦,觉来归一元。”然后横刀切腹,沟尾茂朝担任介错,砍下了他的首级。日本武士往往在临终前会吟诗一首,称为“辞世句”,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可惜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被烧成灰烬了,没有一个字遗留下来,谁也不知道当殒命前最后一刻,霸王内心又作何感想。
光秀切腹后,沟尾茂朝掩埋了他的尸体,然后怀抱首级逃命去了——但传说光秀的首级最终还是落到了秀吉的手中。这是六月十三日晚间的事情,距离信长本能寺自杀,不过短短十一天而已,此事即被后世称为“明智十日天下”。
对于光秀之死,民间还有诸般传说。最离谱的说法是光秀并未切腹,而是狼狈逃脱了性命,从此隐姓埋名躲藏了起来。秀吉所得到的并非光秀的首级,只是略有相似,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向天下人宣告他已为故主报了仇,于是假称那就是光秀的头颅。还有传说,认为光秀之发动本能寺之变,是预先和羽柴秀吉、德川家康策划好了的,结果秀吉翻脸不认人,趁机抢夺胜利果实,光秀恼恨之下,就秘密投奔家康去了,此后就成为家康身边的智囊,为他最终谋夺天下出谋划策。
家康身边有这样一位神秘的智囊吗?在传说中,这个人就是被称为“黑衣宰相”的高僧天海,天海为家康最终开设江户幕府出力良多,然而要说他其实就是行无所踪的明智光秀,可也实在是太过附会了……
不仅如此,民间还传说信长父子其实也并没有死于本能寺和二条御所中,因为尸骸都化作了飞灰,根本无从加以确认和证实。有一种说法,信长父子千里迢迢跑去羽柴秀吉军中,结果被秀吉秘密谋害了——当时距离本能寺最近的信长直辖或麾下大名的领地还有不少,虽然明智军兵马众多,但只要信长仍然在生,登高一呼,相信明智军会全面崩溃的,他又何必跑那么老远去投靠秀吉呢?
「火烧安土城」
六月十五日,也就是明智光秀在小栗栖切腹的两天以后,雄伟的安土城中突然腾起大火,火势很快蔓延开来,这座信长政权的标志性巨城,就此化为了灰烬。
安土城是被谁放火烧毁的呢?历来就有明智秀满和织田信雄两个嫌疑犯。持秀满纵火说的人认为,当时明智秀满受命镇守安土城,没有参加山崎合战,他在得知光秀的死讯以后,就放了一把火,烧光安土,然后勒兵回归坂本城。
明智秀满本是光秀的女婿,是和斋藤利三齐名的同族重臣,传说他才刚离开安土城,就被汹涌杀来的羽柴军团团包围在琵琶湖边。面对危局,秀满竟然纵马入水,一直游到湖西,然后从容登岸下马,入守坂本城。不久以后,坂本城被信长亲信大将堀秀政领兵团团围住,秀满料无生理,就先把城中宝物细细整理一番并开列目录,缒到城下,然后才放火、切腹自杀。后人都慨叹说他是一位真正爱好文化的武人,与以名茶器殉葬的松永久秀之流截然不同。
既然秀满最后是如此下场,他不愿损坏坂本城中的诸般宝物,那么信长藏在安土的宝物比坂本城光秀所藏多了不知道多少倍,秀满又怎肯放火烧毁安土城,使无数宝物都化为灰烬呢?
况且,根据可靠资料记载,秀满十四日就离开安土城了,而包括《兼见卿记》在内的很多史料中,都明确写着“六月十五日,壬申”,安土城燃起冲天火光。
关于织田信雄纵火说,一条重要史料来源于弗洛伊士的《日本史》,其中写道:“信长之子御本所(即信雄)是个智谋拙劣之人,为此理由,在战争中他命人点燃了城堡,城堡从上部开始焚烧,很快就被烈焰吞没,此后他又在集市中放火,集市大部分都被烧毁了。”
本能寺之变的时候,信雄还呆在他伊势国的领地上,蒲生贤秀向其求救,他却逡巡不敢前往增援,一直等到六月九日,才终于集合兵马杀入近江国。进入江南以后,信雄在边境附近驻下兵马,不肯再往前一步——如果他此时快速突进,大概剿灭明智军的大功要算是他的了吧,说不定他就此能够成为信长的继承人,掌握整个天下。
明智秀满于六月十四日黎明时分撤离安土城,信雄估计在当日晚间率先接管了此城,此时安土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他还有必要放火烧城吗?
《兼见卿记》认为:“所谓安土放火云云,都是臆想,实际是起自山下的野火,偶然烧毁了城砦。”然而安土城东、北、西三面都临着琵琶湖,南方通往陆地的方向还挖掘了壕沟,简直是一座建在湖中的水上要塞,外部着火,能够把整个城堡和城下町都烧为灰烬吗?并且据专家考证,当时正处梅雨时期,安土城当地当时的气候虽无资料记载,但十四日中午在奈良地区降下多年罕见的大雨,两地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奈良降雨,安土很有可能也受到波及。即便不受波及,在气候如此潮湿的季节,野火有可能蔓烧如此之快吗?
根据近年来对安土城遗迹的考古发掘,可知大火最早确实是从城堡甚至从天主台开始烧起的,然后才向下蔓延到城下町。十四日凌晨明智秀满撤出,晚间织田信雄进驻,其间有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这座巨城处于无主状态。土匪、败兵、铤而走险的百姓在混乱中抢劫甚至纵火,本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信雄本身的统驭和治政能力都很低,他进城后没能及时制止这种混乱局面,于是导致次日城堡遭人点燃,或许这才是安土城被毁的真相。
总之,这场灾难即便不是信雄引起的,他也很难逃脱罪责。
正因为如此,因为信雄没有赶上与明智军的主力决战,因为他没能守好父亲最重要的有形遗产安土城,更因为他性格粗暴、能力低劣、人缘也差,所以其后召开的商讨信长继承人的清洲会议上,没有谁把信雄列入考虑名单。
「清洲会议和信长的葬礼」
清洲会议顾名思义,会址是在信长最初的根据地——尾张国清洲城——召开的,时间为当年的六月二十七日,织田氏重臣全都到会,一方面论功行赏,分割光秀的领地,一方面商讨扶保谁来继承信长的事业,就任织田氏家督。
会议上身份最高,最有分量的发言者,是所谓的织田氏五位宿老:柴田胜家、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泷川一益和池田恒兴。其中柴田胜家虽然被上杉军绊在越中,未能及时南下讨伐明智光秀,但他在林秀贞、佐久间信盛被放逐后,位列织田氏的重臣笔头(首席),并且他的北陆军团也是最具实力的,因此成为当然的会议主席。
柴田胜家想要拥立织田信孝为主,一方面信孝和胜家关系一直很好,同时信孝又是讨伐明智光秀、打赢山崎合战的名义上的总大将,另方面,如前所述,在信长三个最年长的儿子里面,信孝的威望和家名最低,领地也最狭窄,便于为胜家所操控和利用。
素与胜家不睦的羽柴秀吉当然不能同意这一人选,但他聪明地跳过了信雄和信长其余诸子,推出信忠的嫡子三法师为继任人选。按照秀吉的说法:“家督之位必须传给嫡子,无嫡子则传长男,信长公的长男是信忠公,信忠公本有嫡子,怎可能轮到他的兄弟来继承?”
胜家和秀吉两人各自拉帮结派,争吵不休。胜家最有力的盟友乃是关东管领泷川一益,然而本能寺之变的时候,泷川一益正在关东地区与北条氏展开激战,事变的消息传来,军心动摇,结果在神流川之战中被彻底击败,凄凄惶惶逃归自己的伊势领地,他的发言力因此大打了折扣。
秀吉最有力的盟友是池田恒兴,恒兴是信长奶娘之子,因此曾经深受宠信,他又直接参与了山崎合战,所以虽然在五位宿老中资格最嫰,仍可与泷川一益打个平手。
最终决定继承人选的,乃是起初始终不发一言的丹羽长秀。长秀在织田家中无论资历、声望,都可与胜家一较短长,两人素有竞争,因此不愿屈居于胜家之下,再加上羽柴秀吉事先做了大量的拉拢工作,所以在最关键时刻,长秀忽然开口说:“在下认为羽柴大人所言有理。”
长秀本担任四国讨伐军总大将信孝的第一辅佐者,连他都不看好信孝,胜家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最终以三比二的微弱优势,秀吉派扶持年幼的三法师登上宝座。信孝接管了信忠原在美浓国的领地,信雄则被封在尾张国。
会议还商定,由羽柴秀吉担任三法师的监护人,拥其进入已经损毁的安土城。柴田胜家对此大为恼火,立刻启程回归北陆的领地,想要整兵经武,等待时机,再南下与秀吉争雄。为了继续让胜家支持自己,信孝还作主把寡居的姑母市姬(原为浅井长政的正室)下嫁给胜家,双方结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
胜家赌气离开近畿地区,给羽柴秀吉留下了一个大好局面。当年十月,秀吉抢先在京都为故主织田信长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场轰动畿内地区的长达七日七夜的盛大葬礼,无疑是在昭告天下:我秀吉将成为信长公统一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因为没能在本能寺中找到信长的遗骸,秀吉就斥巨资、访名匠,用香木雕刻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信长的木像,一尊供奉起来,一尊就在葬礼上焚化,据说香飘四野,芬芳馥郁。
葬礼上为信长拟定的写在供奉牌位上的法名乃是:总见院殿正一位一品大相国泰安大居士——这正一位的官位,也是秀吉向朝廷讨取来,追赠给信长的。一年后,秀吉还专为供奉信长而修建了一座名为总见院的寺庙,把那尊剩下的木像搬了进去。
冬季到来以后,秀吉和胜家的战争一触即发。秀吉先发制人,进攻琵琶湖东岸的长滨城。长滨本是浅井氏的领地,浅井氏灭亡后,信长将其封给了秀吉,本能寺之变的时候,此城为明智军所占领,秀吉击败明智光秀,把长滨城又夺了回来。在清洲会议上,胜家要求秀吉交出长滨城,以作为自己进出江北的据点,已经大占上风的秀吉不好再加拒绝,于是就以三法师之命,把长滨城封给了胜家的养子柴田胜丰。
秀吉首先进攻长滨城,以封堵胜家南下之路。柴田胜丰本是胜家的继承人,但近年来胜家更宠爱自己的外甥佐久间盛政,这使胜丰大为不满。于是,在羽柴方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忖无力对抗的胜丰干脆开门归降,交出了长滨城。
胜家闻报大怒,不顾北陆地区普降大雪,竟然命令士兵们铲雪前进,于次年(1583年)三月发兵南下,与秀吉所部对峙于北近江的贱之岳——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就此爆发了。
「天下统一」
天正十一年(1583年),也就是织田信长去世的次年,三月十日,柴田军开到了北近江的柳之濑地方。十二日,北陆各家兵马陆续集结,总数达两万余人,胜家在内中尾山立下本阵,佐久间盛政在行市山,前田利家在别所山,皆位于本阵之南。
十七日,羽柴秀吉统军五万也开到了柳之濑南方、琵琶湖畔的木之本。秀吉命令其弟秀长屯兵田上山,堀秀政屯兵左弥山,中川清秀屯兵大岩山,高山重友屯兵岩崎山,桑山近晴屯兵贱之岳——大半都是山崎合战时候的老同僚,现在变成了秀吉的新部下。
羽柴军兵马众多,但所处地势较为低洼,柴田军兵数虽少,却占有地利,因此两军对峙一个多月,谁都不敢抢先发起进攻。四月中旬,羽柴秀吉伪作主力东移,前往讨伐与胜家互相呼应的美浓国主织田信孝。四月二十日,佐久间盛政鲁莽地认为战机到来,竟然不遵胜家将令而妄自发兵,绕过余吴湖,从侧面进攻羽柴军前阵。结果大岩山、岩崎山阵营瞬间就被攻克了,中川清秀战死沙场。
同时,佐久间盛政的副将柴田胜政也进攻贱之岳,眼看就要得手,却被渡琵琶湖赶来增援的丹羽长秀军击退。前军伸出如此之远,不由得柴田胜家不动,于是胜家下了内中尾山,前进至柳之濑旁的狐塚,前田利家则进至余吴湖北的茂山。
消息在当日午后就传到羽柴秀吉耳中,于是二时左右,正在美浓国大垣城附近的秀吉命令大军掉头,全速前进,当晚九时就赶回了木之本。秀吉素以快速长途奔袭出名,本能寺之变后的“中国大撤退”,以及此次从美浓国开回近江战场,就都是很好的例证。
次日天还没亮,秀吉军对正在大岩山和岩崎山上休整的佐久间盛政部发起猛攻。盛政不敌败退,在贱之岳附近遭到夹击,溃不成军。随即素与秀吉交好的前田利家见势不妙,也全军退回北陆,柴田军就此全面崩溃。
四月底,羽柴军团团包围了柴田胜家的本城——越前国北之庄城,胜家与妻子市姬一起登上天守阁,对刺而死,并遗命部下点燃贮藏的火药,把自己炸了个尸骨无存。羽柴军在进攻北陆地区的同时,也再度兵进美浓,当年五月,织田信孝逃到尾张国的内海地方,切腹自杀,享年仅二十六岁。
其后又爆发的大战乃是小牧·长久手合战,羽柴秀吉这次所要面对的敌人乃是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且说当本能寺之变的时候,家康和降将穴山信君正在堺游览,闻讯仓惶逃回三河国,穴山信君在途中被落伍者狩所杀。
这个时候,信长新征服的甲斐、信浓等领地乱成了一锅粥,一揆纷起,甲斐守护、信长的爱将河尻秀隆也战殁了。家康趁机攫取了这两块领土,使自己的势力扩展了将近一倍。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织田信雄不满秀吉的专断,联络家康,掀起了反旗。有了信雄这个大义名分,家康立刻点兵东向,欲与秀吉一较短长。
双方在尾张国小牧山城附近长期对峙,随即因为秀吉麾下池田恒兴等人的轻动,前军于长久手地区被德川军击败,池田恒兴战死。羽柴秀吉见力不能胜,就开始耍弄阴谋手段,先和信雄达成了和睦。失去信雄的大义名份,家康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织田信雄,果然是超级大草包一个。
其后秀吉用朝廷的名义给德川家康封官赏爵,甚至不惜勒令其妹离婚,送给自筑山夫人自杀后就没有续弦的家康为正室,威逼利诱,两种手段交替使用,终于迫使家康表示臣服。自此以后,从天正十三年(1585年)的四国征伐开始,一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小田原(关东北条氏的主城)之阵、奥羽出兵为止,秀吉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信长的统一大业。
「桃山时代」
羽柴秀吉的各项政策几乎完全是信长政策的延续。首先,秀吉如同信长初上洛时一般礼敬朝廷,甚至其恭顺态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秀吉本人出身低,威望浅,更没有信长干脆废弃天皇制的想法,他只想从朝廷处得到大义名分,从而利用这种名份来实际掌控天下。因此,对于朝廷的封官赏爵,秀吉是从来都不会推辞的。
因为自己和源、平两氏全都扯不上关系,秀吉不可能开设新的幕府,他曾想去央告落魄将军足利义昭,希望义昭以源氏长者(大家长)的身份,给予自己源氏的家名,但遭到义昭的断然拒绝。天正十三年(1585年)七月,秀吉终于拜在前关白近卫前久门下做了养子,骗来了藤原氏【藤原氏是古老的神官家族,按照惯例,只有藤原北家出身的贵族才能担任摄政·关白和正一位太政大臣,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五个家族都出自藤原北家,被称为“五摄家”。】的家名,从此登上了关白的宝座。
关白相当于摄政王,辅佐天皇总揽朝政,天皇亲政前称“摄政”,亲政后称“关白”,取诸事均须关白(报告)此官之意。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二月,秀吉受天皇赐姓为“丰臣”,就任正一位太政大臣,从此正式成为朝臣的领袖。此后,这位丰臣秀吉即被称为“丰关白”,退位后称“丰太阁”。
当然,秀吉并非真心实意地尊奉朝廷,不过他既然当了朝臣的领袖,当然要抬高天皇朝廷的威信和地位,这样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也才能水涨船高。等他大权在握以后,一样插手天皇立嗣之事,悉心培植和拥戴亲近自己的皇子,手法与信长当年也是极其相象的。
其次,秀吉和信长相同,非常重视商业发展,到处施行“乐市乐座”,并且牢牢掌控住堺、博多(在九州北部)等商业都市,以求得到豪商们的金钱支持。在农业方面,秀吉把信长曾经在部分地区施行过的“检地”、“刀狩”等政策推广到全日本,基本上彻底完成了自己直辖领内的兵农分离——天正十八年(1590年)正月,他发兵讨伐关东地区的战国大名北条氏,竟然动用了二十二万兵马,其中本队十四万人!这场战争打了半年多的时间,如果所部多为农民的话,是根本熬不下来的。
当然,秀吉也有和信长不同的地方,况且天下既然已经平定了,那么很多临时政策自然应该有所改变。信长亲近天主教传教士,是为了藉其“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来打压旧秩序和旧佛教,秀吉在统一全日本以后,则鉴于这种思想也会使信徒百姓否定他的封建统治,于是对传教活动加以限制,甚至杀死了很多传教士和信徒。
信长性格暴躁,家臣动辄得咎,割据势力有不服从的一律剿灭。秀吉的性格则要温和得多,尤其为了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他对很多割据势力作出了让步和妥协,只要肯服从他的中央领导,均可保留其领地。德川、上杉、毛利等大名及时降服,领地基本没有受到侵害,长宗我部、岛津等大名抵抗得相当厉害,但最终也还是保住了初起家时的世代领地。
信长纵横驰骋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秀吉则在摄津国建造大坂城,其宏伟辉煌比之安土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还试图在京都附近的伏见地方筑造一座更大的城池,但没等造好就去世了,因为此地密植桃树,故此他所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文禄元年(1592年),天下刚刚平定,丰臣秀吉就来到九州的名护屋坐镇指挥,派十六万大军入侵朝鲜,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掀起了所谓的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史上称为“壬辰倭乱”。这场侵略战争延续了整整七年,可耻地以失败告终,庆长三年(1598年)八月,秀吉本人也忧愤而殁。
其实发动对外侵略,并非秀吉一人头脑发热所引起的,乱世刚刚平定,很多割据势力遭到打压,养兵无数却再无可用武之地,很多丰臣氏麾下将领意犹未尽,功勋卓著却再无可封赏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悍然发动对朝鲜乃至对中国的侵略,是战国乱世的必然延续。事实上,秀吉这一政策也源自于信长,弗洛伊士在《日本史》中写道,信长曾经考虑过,等统一日本以后,“编组一支庞大的舰队,以武力征服中国等地,然后把自己的儿子封到各国去”。这种说法的可靠性虽然无法确定,但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
「元和偃武」
丰臣秀吉去世后,把自己的宝座传给年幼的儿子丰臣秀赖,而以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五大老”共同执政,并担任秀赖的监护人。可是他才一咽气,因为长年的对外战争所引发的政权内部矛盾立刻激化起来,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治派,和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为首的武断派就大打出手。德川家康巧妙地利用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帮助武断派攻击文治派,再度引发全日本的大动乱。
庆长五年(1600年)九月,家康统率以丰臣氏武断派为主力的东军杀向京都,石田三成扛出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之子)等人为号召,集兵抵敌,双方在美浓国的关原地方展开了大会战。这可谓是日本古代史上记载可信的最大规模的阵地战,也是决定日本命运的一场恶战。
东军七万人,西军八万余,就军事实力上来说,石田三成稳占上风,而家康本部精锐此时则还行进在遥远的东山道上。然而战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因为事先做了大量策反工作,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数位西军大名临阵倒戈,投向家康的阵营,于是西军全面溃败,石田三成等人被擒获后,遭到斩首示众的厄运。
关原合战以后,德川家康大肆削弱反对自己的诸侯们的势力,西军中势力最强的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大名都被大幅度削减了封地,家康本人及其亲信的领地因此也大规模膨胀。到了庆长八年(1603年)二月,德川家康终于请得圣旨,就任新的征夷大将军,就此开创了长达两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幕府的统治机构设在江户城)。
此时安居大坂城的丰臣秀赖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他的身份已经从“天下人”沦落为了一个普通诸侯,即便如此,家康仍然不肯放过秀赖。为了斩草除根,家康找藉口发动了对丰臣氏的讨伐战。庆长十九年(1614年)十一月,家康亲自领兵进攻大坂城,是为“大坂冬之阵”;次年(1615年)五月,再征大坂,是为“大坂夏之阵”,终于迫使秀赖自杀,灭亡了丰臣氏。
当年七月,朝廷下诏改年号为元和,历史上称这一年为“元和偃武”,因为在德川家康的努力下,不安定因素终于彻底扫平了,历史正式迈入新的和平的幕府时代。江户幕府依旧是诸侯林立的局面,但幕府将军大权在握,直辖了全日本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没有任何一家诸侯再能对幕府统治造成威胁了。家康还拟定了一整套管理诸侯们的制度,包括诸侯都必须在江户城下町建造宅邸,把家人安置于此作为人质,诸侯本人也必须半年呆在领地,半年住在江户——其实这一政策,也是信长在建设安土城下町的时候最早开始采用的。
德川家康的很多政策也都延续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但就总体来说,信长和秀吉的政权是开放型的,江户幕府却相对内敛,并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幕府杀戮传教士和天主教信徒,驱逐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禁止一切船只驶向海外,甚至于日侨敢于归国者也一律处死……
织田信长在世的时候,非常喜欢南蛮物品,他在安土城天主台内布设了座钟、地球仪、靠背椅,桌上摆放着玻璃器皿和进口葡萄酒,自己往往身穿欧式服装,头戴插有羽毛的宽檐帽,不象日本大名,倒仿佛是欧洲的王侯。这种情景,这种文化交流,自他死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最后提一下信长的子女们。他共有十二个儿子:如前所述,长子信忠、五子胜长都在本能寺之变中死于二条御所;三子信孝则因为帮助柴田胜家而遭到羽柴秀吉的讨伐,兵败自杀;十一男长次在关原合战中战死;其余的秀胜、信秀、信高、信吉、信贞、信好、信正七人,均作为中下级武士碌碌而终。至于信忠的长子秀信(三法师),后来被德川家康流放,死时和父亲、三叔相同,都是二十六岁。
只有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为人颟顸无能而又凶残暴虐,但他虽蠢,却善于察看风色,在织田家继承权的斗争中先依附于丰臣秀吉,后来又倒向德川家康,最终在江户幕府统治下被封予上野国五万石的领地,七十三岁时才殁于京都。终究,乱世已经终结了,有野心,有能力的人物都是活不长久的,惟独傻瓜才能安享天年。
信长的长女冬姬嫁给蒲生赋秀,生子蒲生秀行;次女德姬嫁给德川信康,德姬想必会因为自己害死了丈夫(即便夫妇关系并不融洽)而郁郁终身吧,她一直活到七十八岁才去世;三女嫁给筒井顺庆的养子定次;四女嫁给前田利家的儿子利长;其余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丹羽长重(丹羽长秀之子)、水野忠胤(后改嫁佐志一成)、中川秀政(中川清秀之子),以及公卿万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实久;有个女儿后来被丰臣秀吉纳为侧室;两个女儿夭折。
信长还有三名养女,一个嫁给了武田胜赖,一个嫁给了公卿二条昭实,一个嫁给了畠山昭元。咱们前面说过,当嫁给武田胜赖的养女病逝后,信长为了维持织田、武田两家的同盟关系,就打算迎娶信玄的第五个女儿为长子信忠的正室。然而事实上,还没等这个名叫松姬的可怜姑娘过门,武田信玄就开始了上洛之战,两家关系彻底破裂,这段婚姻也就自然解除了。松姬在武田氏灭亡的时候逃到武藏国八王子地方,就在那里落发为尼,法号为信松尼。信松尼毕生都在为没见过面的丈夫织田信忠祈祷冥福。
乱世中最可怜的,永远都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