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二章、战国风云

赤军Ctrl+D 收藏本站

【●大内政弘的上洛】

洛北合战,据说细川一族及其党羽总共聚集了十六万零五百兵马,他们被称为东军,相对的,山名一族及其党羽则共计十一万一千兵马,被称为西军。战争本以将军继嗣为导火索,打着打着双方就都把大义名分抛到了脑后,新仇旧恨却一起涌上心头。反正你只要加入了东军,那么你的仇人肯定加入西军,打着讨逆的旗号前来征伐,反之亦然。就这样连番厮杀,大半个日本都卷入了这场战乱。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乱,其无秩序无理念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昔日繁华京都,立变修罗杀场,不但町人、百姓遭殃,连皇室、公卿,甚至幕府也难逃此劫。近畿、中国、四国,还有九州北部,几乎所有守护、守护代、地方豪族全都加入了厮杀。同时,甲斐武田信昌、丰后·筑后大友亲繁、萨摩·大隅·日向岛津忠国等十数家守护虽然名义上保持中立,但趁此机会充实军备、扩张领地,也逐渐从旧的守护大名,转变为新时代的战国大名。而越后长尾氏、信浓村上氏、肥前有马氏等守护代或地方豪强,更是从此开始了他们下剋上的阴谋历程。战国时代的格局,就这样逐步形成了……

且继续讲说应仁元年(1467年)东西两军在洛中的对峙,一开始东军占据上风,不但兵马众多,控制了花之御所,还把后土御门天皇、后花园上皇都捏在自己手里,掌握了所谓的“大义名份”,西军势穷力蹙,岌岌可危。到了六月末,一支山名军突破东军重重防线杀入京都,据说所部数万,这才逐渐将形势扭转过来。然而,最终使西军极大膨胀,一度压倒东军的,还是西国之雄大内政弘的挥师上洛。

前面说过“应永之乱”,大内义弘对幕府掀起反旗,兵发京都,结果在堺被剿灭。义弘死后,其弟盛见继承了一门总领之位,此后传给义弘之子持盛。义弘的长子持世对此安排大为不满,他从幕府请得了“所领安堵状”(承认某人对某领地拥有管理权的文书),杀死持盛,登上家督宝座。“嘉吉之乱”中,大内持世身负重伤,不治而亡,同族推举盛见之子教弘为一门总领,教弘再传于其子政弘。

大内政弘时代,大内氏的势力极大膨胀,除原有周防、长门两国守护职外,还得到了北九州筑前和丰前两国的统治权,并将势力伸入石见、安艺和四国北部。大内氏素来就与细川氏不睦,两家为了抢夺“勘合贸易”的主导权而长年明争暗斗,所以山名宗全一看洛中形势不妙,立刻修书遣使向大内氏求援,于是大内当主政弘即刻点集兵马,上洛加入西军阵营。

所谓“勘合贸易”,是指中日间一种独特的贸易形式。当年因为倭寇滋扰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地区,日本朝廷和幕府都无力禁止,明太祖朱元璋就断绝了与日本的贸易来往。从奈良时代开始,和中国的贸易就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掌握这条财源的势力有可能勃然而兴——比如以福原为基地大规模开展对南宋贸易的平清盛——因此足利义满当政后,千方百计地派遣使者到中国来,甚至不惜俯首称臣,也要恢复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并将此贸易往来牢牢紧抓在幕府手中。

应永十一年(1404年),也即明朝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派遣使臣来到日本,赐予足利义满一枚金印,上刻“日本国王之印”几个字。同时,他还下赐名为“勘合符”的特许证数百道,规定日本官船可手持勘合符前往中国朝贡并进行贸易——这种贸易形式,就被称为“勘合贸易”。

足利义持时代,因为舆论一致反对义满向明朝称臣的行为,使得义持与明断交,勘合贸易曾经一度中断,到了足利义教当将军的时候方才恢复。但这种贸易是打着朝贡的旗号附带进行的,明朝自诩天朝上国,对于远来的进贡船队从来待遇优厚,高价收取其货物,额外还有赏赐,所以一次勘合贸易,所得利润不下五倍。日本各国守护、名山大寺、豪商巨贾,全都削尖了脑袋想往贸易船上钻。

最终得以组成贸易船团的,主要有以下几大势力:京都天龙寺和相国寺、细川氏、大内氏。其实他们身后,还各有实际主持事务的豪商巨贾,细川氏靠的是堺的商家,而大内氏则依靠北九州博多的贸易商会。

为了独占勘合贸易的巨大利润,堺和博多、细川和大内,都展开了激烈的或明或暗的竞争与较量。于是大内政弘为了打倒细川氏,独霸勘合贸易,遂在“应仁之乱”中响应山名宗全的号召,点集数万大军,并要求四国的河野通春出动战船五百余艘协助运兵,浩浩荡荡杀奔京都而来。

西军得到强援,立刻发动全面反攻,九月间占据了内里,并在从九月十八日开始的东岩仓合战中杀败细川、赤松的别动队,阻止了敌人的反扑。到了十月份,京都对外的七条主要通路,除丹波路以外,另外六条全都被西军所控制,东军被压缩在京都东北角上,驻兵相国寺、细川胜元邸和花之御所,负隅顽抗。

【●硝烟畿内】

应仁元年(1467年)十月四日,西军的畠山义就、大内政弘、一色义直、土岐成赖、六角高赖等部对花之御所及其东面的相国寺发起全面进攻。细川胜元派畠山政长统率三千兵马前往救护,并且明确表示无力再派后援。畠山政长大呼道:“我将独立杀破敌军百万雄兵,博取军功第一!”首先向一色军发起自杀性冲锋。一色军不敌溃败,被斩首八百余级。

西军的总攻击就此遭到挫败,双方再度进入长期对峙。这场战乱引发京都各处大火,从六月开始,陆续有公卿、守护的宅邸,以及名寺古刹被烧,然而足利义政将军却躲在花之御所里,照样每日饮宴作乐,观看猿乐(滑稽戏),吟诵连歌。据说他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天下破败就让它破败吧,世间毁灭就让它毁灭吧,我之荣华富贵也不过云烟而已。”室町幕府倘若不灭,那真是没有天理了!

东西两军的对峙一直持续到文明元年(1469年)四月——因此这场动乱也被称为“应仁·文明之乱”——东军终于再也扛不下去了,各部陆续突出京都,逃往丹波等地。大内政弘等西军将领随后追赶,却没料到自己后院却燃起了熊熊烈火——当年五月,丰后守护大友亲繁、筑前守少贰赖忠响应细川氏的号召,开始进攻大内氏在北九州的领地;十二月,大内教幸(政弘叔父)在长门掀起反旗,宣布加入东军。

第二年(1471年)五月,斯波义廉的重臣朝仓孝景归降东军,被授予越前守护之职——这给西军造成了异常沉重的打击。连年战乱,守护大名们势穷力竭,财政状况也都濒临破产边缘,于是被迫于文明四年(1472年)元月开始和谈。次年(1473年)三月,山名宗全旧伤发作,撒手人寰,五月细川胜元病殁——两个老对头同年归西,也算是巧中之巧了。

当年十二月,足利义政正式把征夷大将军的宝座传给儿子义尚。第二年是文明六年(1474年),四月,两军新的统帅山名政丰和细川政元正式讲和,因为幕府将军还捏在东军手里,所以算是山名政丰向东军投降。又三年,到文明九年(1477年),西军全部退出畿内归国,“应仁之乱”才算暂时打上一个句号。

“应仁之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将全日本一分为二的大战乱虽然暂时停止了,但各地守护、豪族之间的战争从此再也停不下来,月月都起争端,处处燃起战火。考究战国时代,一般都称其为秩序颠倒的“下剋上”的时代,那么,何所谓下剋上呢?

可以分几个层次来说明这一独特的词汇。首先,昔日辉煌的京都在“应仁之乱”中被大片烧失,无数公卿为躲避战乱而逃亡远国,原本就残存不多的朝廷威信更加一落千丈。明应九年(1500年)九月,后土御门天皇去世,竟然无钱安葬,被迫通过幕府请求各寺院和豪商赞助,允许赞助者有权使用天皇家独享的菊、桐家纹。因为天气炎热,没等下葬,天皇的遗体就已经腐烂生蛆了。

朝廷实权被武士所夺非止一日,但从来没有这样凄惨过,甚至被迫要向卑贱的商人伸手要钱,这是第一重下剋上。第二重下剋上是指幕府权威丧尽。将军足利义尚(后改名义熙)于延德元年(1489年)三月死于讨伐近江守护六角高赖的阵中,足利义视之子义材继任为幕府将军。明应二年(1493年)二月,义材将军采纳了畠山政长的建议,领兵讨伐畠山义就之子基家,然而他才离开京都,立刻后院起火——幕府管领细川胜元发动“明应政变”,改立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义遐为幕府将军,改名足利义高。闰四月,细川军击败并且俘虏了义材将军,畠山政长自杀。六月,义材将军在被流放的路上转逃往越中,依附当地豪强神保长诚。

明应七年(1498年)九月,义材将军更名为足利义尹,又去依势力更为庞大的越前守护朝仓贞景(孝景之孙)。次年(1499年)十一月,义尹将军在上洛途中被六角高赖战败,逃去西国依附大内义兴(政弘之子)。就这么跑来跑去,一直挨到细川政元的被杀。永正五年(1508年)四月,细川高国(政元养子)上洛,赶跑了幕府将军义澄(足利义高改名),当年六月,大内义兴进入洛中,拥义尹将军复位。

从此义尹将军就被控制在细川高国和大内义兴手中,纯属傀儡,受尽了欺压。他一怒之下逃出京都,流亡到近江甲贺郡,被劝回京后于大永元年(1521年)再度出走和泉。这回细川高国再也不劝他回来了,改立足利义澄的儿子义晴为幕府将军。

幕府将军成为守护们手中的傀儡,可以随意拨弄,可以随意废黜和改立,然而一直到末代将军足利义昭以前,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守护势力能够拥着一位将军长居京都,他们总是和周边势力打来打去,时胜时败,一旦势力退出京都甚至消散,则所拥立的将军也就走到了末日,这真是可悲的现象。不过,这也确保了毫无能量的幕府将军可以继续存在下去,等到真有一个庞大势力能够久居京畿,纵横四方,无人能挡,则室町幕府的运数,也就接近尾声了。

【●家臣和素浪人的抬头】

岔开话头,咱们先说说权倾洛中,人称“半将军”的细川政元。此公乃是东军统帅细川胜元的嫡子,胜元死时,政元年仅九岁,但已经表现出了他非凡的聪明才智。文明十八年(1486年),二十一岁的政元出任幕府管领,他在这一高位上一直呆到永正三年(1506年)。期间,消灭政敌畠山政长,废黜将军足利义材(义稙)而拥立傀儡足利义高(义澄),实际把握了幕府的实权。

权臣擅自废立幕府将军,这真是上下颠倒的真正乱世了。细川政元把持幕政,同时控制了几乎整个近畿和四国,当真是威风凛凛,天下不作第二人想。可是这样一位豪杰,却天生怪癖,迷上了一些荒诞不经的修验道。

在《细川两家记》一书中,记载了细川政元的奇行。他主要修炼的,乃是“饭绳之法”和“爱宕之法”,据说修行成功以后,神通仿佛天狗,可以腾空而起,甚至在天上飞行,而且传说确实有人看见他在半空中站立过(天晓得!)。这位权倾天下的“半将军”在迷上邪法以后,每日必要斋戒沐浴,口唱咒文,做出诸般丑态。为了修炼的顺利,他完全戒绝女色,甚至不允许任何女性靠近他的身边。

政务之暇,政元开始考虑游方全国,寻找修练的捷径。因为他不近女色,所以没有子嗣,于是过继了三个养子——澄元、澄之和高国。三个养子为了夺取细川家督的继承权,不断明争暗斗,细川氏从此分裂。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细川政元在入浴的时候,被细川澄之派系的香西元长刺死,享年四十二岁。

政元死后,细川澄元在家臣三好氏的辅佐下,攻灭弑父的澄之,正式继任细川家督。然而不到一年以后,受排挤的细川高国在大内义兴的帮助下攻入畿内,驱逐足利义澄,复立足利义稙——曾用名义材、义尹等。澄元麾兵与战,大败而走阿波,最后老死于彼方。

细川高国也学他老子的榜样,最终废义稙将军而立足利义晴。义稙被追到淡路,随即死在那里。不过高国本人也没落到什么好下场,他因为听信谗言,逼死了家中执事香西元盛,大永七年(1527年)二月,香西元盛的兄弟柳本贤治攻入京都,细川高国奉着义晴将军走逃近江。高国先后求救于伊势北畠氏、出云尼子氏、备前浦上氏等有力大名,想请他们发兵襄助自己夺回京都。享禄四年(1531年)六月,细川高国、浦上村宗与细川澄元派的三好元长在摄津四天王寺展开大战,最终村宗战死,高国自杀。

三好元长乃是细川澄元的家臣,澄元死后,元长辅佐其子晴元杀回洛中,并拥晴元为幕府管领——从此三好氏就掌握了京都的实权。然而到了元长之子三好长庆的时代,三好氏的实权却又落在了家臣松永久秀手中,久秀纵横畿内,自称“幕府执权”。这是下剋上的第三层表现,那就是家臣甚至陪臣执国柄,旧的守护大名纷纷没落,他们的家宰、执事、守护代们甚至守护代的家臣们就此得到了出头之日,架空或者驱逐主家,最终成长为新的战国大名。

再举一个例子,尾张国的守护本是斯波氏,但后来权力被其家臣织田氏所篡夺,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和下四郡守护代织田广信将尾张一分为二。信安有个侄子名叫织田信秀,他出仕广信成为下四郡守护代家的三奉行(事务官)之一,凭藉出色的政治手段和赫赫战功逐渐架空织田广信。到了信秀的儿子织田信长时代,终于灭亡两家守护代,统一了整个尾张国。

其实新的战国大名来源很多,除了旧的守护大名的转化(多在远国),守护大名家臣、陪臣的崛起外,还有一些所谓的“素浪人”,也一步登天称霸一方——这是下剋上的又一层表现。所谓素浪人,就是指失去主家的流浪武士,他们靠着出仕新的主家,建功立业而逐渐发达起来,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北条早云。

北条早云出身不详,传说本名为伊势新九郎盛时(或名长氏、盛定),乃是备中豪族伊势氏的后裔(传统说法则为毫无根基的狱卒出身),后来成为骏河国守护今川义忠的门客,靠着将其妹嫁与义忠为正室(即北川殿,传统说法则为侧室)而逐渐升格为重臣,并领富士郡的知行官。义忠死后,其子今川氏亲与同族小鹿赖满争位,盛时因为帮助氏亲(他的亲外甥)击败赖满取得了家督之位,而被封为骏河兴国寺的城主。

延德三年(1491年),关东堀越派内乱,伊势盛时向今川氏借得一支兵马,趁机突入并以奇迹般的速度,杀死堀越公方政知之子茶茶丸,平定了伊豆国。

据传,盛时曾与重臣六人夜宿三岛神社,议论历史与现实。盛时说:“昔年源平二氏共立朝廷;保元、平治之乱,源氏衰弱,平氏掌权;治承、养和年间,源氏重新抬头;源氏三代而亡,平的北条氏代之治理天下;北条氏传了九代而灭,源的足利氏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武家政权是天命由源平二氏轮流执掌的。而镰仓的持氏殿下去世后,关东实权掌握在上杉氏手中,上杉出于藤原氏,他们有什么资格成为武家领袖?!”

盛时宣称自己出于平氏,企图代上杉氏统治关东。当夜,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广瞀的平原上有两株巨大的杉树,一只小老鼠在啃杉树的树根,啃着啃着,竟然膨胀起来,化作一条斑斓猛虎。盛时认为梦中那两株杉树,就是指的关东山内、扇谷两上杉氏,而小老鼠,就是生于壬子年属鼠的自己——这是上天预示,他要代上杉氏而兴,成为关东新的统治者。

伊势盛时,后来冒称北条氏(一说其子氏纲开始冒充),出家入道后,法号早云庵宗瑞。他就是小田原北条氏(也称后北条氏)的始祖北条早云,新的关东霸主——瑞梦竟然应验了。

【●下剋上和一元统治】

以上所述,都是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下剋上风潮的表现,其实下剋上更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平民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且说从两畠山氏争乱到“应仁之乱”,京畿附近频繁爆发战争,百姓不堪其扰,于是文明十二年(1480年),丹波、山城、大和、播磨等地同时爆发一揆。尤其在京都地区,大群农民和手工业者为反对新设的七处关卡而愤然起义,进而袭击奈良地区,烧毁了兴福寺的十三重高塔。

文明十七年(1485年),大和农民发动一揆,以“大和国总百姓等”的名义请求“德政”,要求免除拖欠的年贡。同时山城国也爆发一揆,要求对峙的两畠山军队移往别处交战。其实这些一揆的参与者并不仅仅是农民,也有很多国人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年十二月,山城国南部三十六名国人代表一揆势力向幕府提出诉求,此后这三十六人即共同管理山城国南部,并且驱逐幕府派驻的守护。这一状况一直延续了整整八年,才被幕府和守护大名们镇压下去。

整个战国时代,类似的一揆此起彼伏。一揆分很多种名目,前面提到过,以农民为主体的暴动,称为土一揆,此外,以国人为主体的暴动称为国人一揆,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则还有一向一揆。

一向一揆是由佛教净土宗的分支净土真宗(即一向宗、门徒宗)所领导的暴动。一向宗因为简化修行法门,提倡口念佛号即得往生,因此在室町中后期广为传播,信众深入乡村和偏远地区,人数极为惊人。这些有了虔诚信仰,并且往往也有牢固组织的一向宗信徒们一旦闹起事来,规模和声势都与别种一揆不同,事实上,虽然没有爆发全国性的一向一揆,却很有我国汉朝末年到处都是张角信徒、黄巾战士的架式。

一向一揆的总后台是摄津石山的本愿寺,就本愿寺本身来说,它逐渐发展成为一方割据势力,有兵有粮,寺庙也造得很碉堡一般,除了头子都是和尚,偶尔唱唱佛号外,与别的战国大名没多大区别。本愿寺也经常煽动与自己不和的战国大名领内众信徒发起一揆,不过只有真正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这种一揆才具备最可怕的声势和破坏力。

一向宗最盛行的地区是畿内和北陆地区。文明三年(1471年),本愿寺法主莲如上人亲往北陆传教,使得这一地区的信徒数量大增,农民、僧侣和国人在宗教的旗号下结合起来,反抗守护大名的统治。虽然莲如号召信徒要遵守本分,不得抗缴年贡,不得轻蔑神佛,但他所埋下的火种蹿出熊熊火焰,他自己却是扑灭不了的。

长享元年(1487年)十二月,加贺国爆发大规模一向一揆,次年集结近二十万人包围了高尾城,六月城陷,守护富樫政亲自杀。一揆随即迎立富樫一族的泰高为名义守护,接管了加贺一国。从此加贺国在国人信徒和一向宗寺院的联合领导下,支撑了九十余年,号称“百姓所有之国”。

就在这种种下剋上的背景下,旧的守护大名纷纷没落,新的战国大名们成长起来。战国大名和守护大名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愿意维持旧有的庄园经济——维持松散的领国统治,容忍或保护旧庄园的存在,动员力有限的,就是守护大名,相反,运用种种手段摧垮旧庄园经济,完成领地的一元统治体系,动员力强盛的,就是战国大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无论为了加强对土地的投入以期待更大产出,还是为了有计划地统一协调耕作,都需要打破旧的庄园经济,把数郡甚至一国、数国都置于一个强有力的武士集团的统治之下。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希望撤除因庄园林立而到处设立的关卡,完成流通领域内的一元管理。因应这种时势,战国大名就此产生了。

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促成统一的趋势,因此战国大名们对内加强一元化管理,对外频繁发动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一元化管理薄弱,旧经济体系残余较多的武士集团纷纷败下阵来,最后的胜利者,必然属于迎合历史发展趋势而敢于大刀阔斧改革旧制度的新的战国大名。

咱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武士家族内部从诸子析产制向总领继承制转化的趋势,因争霸战争的需要而加速,反过来也强有力地支持其家族对外扩张。在诸子析产制的旧继承模式下,大名家业只会越分越小,内部凝聚力不足,很容易就在争霸战争中失败——如细川、山名、斯波、畠山等庞大的旧的守护大名家族,虽说领有数国守护职,但往往一门总领实际可以控制的地域非常有限,分家家长们有能力反抗一门总领的领导,两畠山争乱、武卫家骚动,就都是这种原因所造成的恶果。而在总领继承制的新模式下,一门总领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实力,他的兄弟们、同族们只等同于他的普通家臣,必须从一门总领手中接受封地,一门总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柄,就会非常小心地划分家臣领地,并且不时加以“转封”,甚至藉机予以“除封”和“改易”,使得分家很少有机会威胁到本家的安全。虽说从诸子析产制向总领继承制的转化,要到江户幕府时代才算彻底完成,但这种转化趋势加速了战国大名的成长,加速了旧庄园公领制的崩溃和新的一元化的封建领主制的形成,却是不争的事实。

【●战国时代的起止】

广义的战国时代,是指从应仁元年(1467年)开始的“应仁之乱”为其发端,到元和元年(1615年)德川幕府消灭丰臣氏,制定武家诸法度,即所谓的“元和偃武”最终结束。此外,还有一种狭义的划分法,即从应仁之乱到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这一百年的动乱才称为“战国时代”。此后就是织田信长统治的“安土时代”和丰臣秀吉统治的“桃山时代”。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开设幕府,标志着桃山时代的终结。

仅以狭义的战国时代来论,其实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应仁之乱”直到延德三年(1491年)北条早云进入关东,旧的守护大名纷纷衰弱,曾经两分天下的细川、山名家族分崩离析,并且势力极大收缩,新的战国大名们纷纷崛起。第二个时期,是从延德三年(1491年)到永禄三年(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战国大名们恶战不休,逐一吞并周边弱小势力,在很多地区都形成了一两个家族独大的局面——比如甲信的武田信玄、北陆的上杉谦信、关东的北条氏康、中国地区的毛利元就,等等。

永禄三年(1560年)爆发了著名的“桶狭间之战”,尾张小诸侯织田信长在争霸战争中脱颖而出,很快就统一尾张、降服三河、吞并美浓和北伊势,随即拥末代室町将军足利义昭入洛,开始了他“天下布武”的艰难历程——这是狭义的战国时代的第三个时期。

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击败六角、三好、松永等畿内战国大名,控制了京都及其周边地区,他以足利义昭为傀儡,发动了频繁而有效的兼并战争。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足利义昭,彻底灭亡有名无实的室町幕府。天正四年(1576年),织田信长三分天下有其一,将统治中心迁到琵琶湖南岸的安土城——因此他统治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爆发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在进京途中夜宿本能寺,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袭击,被迫自杀。仅仅数月后,信长的重臣羽柴秀吉就在山崎合战中用武力消灭明智光秀,在清州会议中用政治手段击败竞争者柴田胜家,攫取了信长遗留下来的大部分领地。其后羽柴秀吉就任关白,受天皇赐姓丰臣,逐步统一了整个日本。因为丰臣秀吉长时间滞留京都南部的伏见地方,处理政事,此处密植桃树,故其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文禄元年(1592年),丰臣秀吉来到北九州的名护屋坐镇指挥,派十六万大军入侵朝鲜,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掀起了所谓的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史上称为“壬辰倭乱”。这次对外侵略当然可耻地以失败告终了,而丰臣政权的内部矛盾也随之极大爆发出来。庆长三年(1598年)八月,丰臣秀吉忧愤而殁,他最有力的支持者、关东大名德川家康趁机挑动丰臣家中文治、武断两派之争,并于庆长五年(1600年)七月两分天下的“关原合战”中打败文治派,收服武断派,掌握了全日本的实权。

其后德川家康开设江户幕府,并最终灭亡丰臣氏,重新统一日本。这就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基本流程。

战国时代在日本历史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一则如上所述,它是从庄园制向领主制演化,从诸子析产向总领继承演化的关键时期,二来动乱维持时间之长,战争规模之大,全日本无处不燃起烽火,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仅以战争而论,因为战争频度的增强,规模的扩大,使得战争的基本模式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变革。

首先是野蛮时代残余的骑马武士一骑挑模式彻底没落,步兵集群战术被广泛运用;其次,火药武器从“南蛮”(指乘船从南方航来的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新兴势力)传入,火铳、大炮很快就被日本人吸收,并大规模大范围运用到实战中去。正因为如此,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并立,才会对后代历史爱好者造成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本书,也将用最大的篇幅、最详细的描写,来介绍整个战国时代的方方面面。

〔一向宗的创立〕

日本古代佛教,曾经存在过一个非常独特的宗派,主张只须专心念佛,便可靠他力往生。这个宗派因为教义简单、修行便捷,很快就传播到日本各地,甚至渗透入偏远的乡村,聚集起数量惊人的虔诚信徒。在乱世中,信仰很容易爆发出主持者都难以控制的巨大力量,于是这个宗派终于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武装力,在十五、六世纪的战国时代,成为实际上的一镇诸侯——从前那些豢养僧兵,也号称拥有武装力量的南都北岭,和这个宗派相比,不过是侏儒之比巨人罢了。这个宗派,就是日本净土宗的主要分支——一向宗。

净土宗的开山始祖原为法然上人。这位上人出身于美作国的土豪家庭,幼名势至丸,曾向黑谷的慈眼房睿空学习佛法。睿空赐他房号“法然”和僧名“圆空”。据说法然上人在读到中国善导所著的《观经散善义》中所写“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一句时,恍然开悟,就此创立了“一向专修宗”,也就是日本净土宗的雏形。

法然上人活动的年代,大致等同于源平合战时代,他的教义在畿内广为传播,因此一度被谗遭贬,被流放到四国的土佐去。然而上人并不以此为辱,他反而利用这个机会,使得净土宗的教义更向偏远地区传播。法然上人圆寂于建历二年(1212年)正月,享年八十二岁——正当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在位。

法然上人以后,净土宗逐渐分化为很多支派,最终将其发扬光大的是亲鸾上人。亲鸾上人出自藤原氏,幼名松若麻吕,自小出家,后拜在法然上人门下。他开创了净土真宗(俗称一向宗或门徒宗),大量排除清规戒律,甚至宣扬只要怀有对佛的虔心,不必出家即可修行。亲鸾上人圆寂于弘长二年(1262年)十一月,享年九十岁——正当镰仓幕府六代执权北条长时在位。

亲鸾上人以后,净土真宗也很快分化为本愿寺、高田、佛光寺等很多个支派,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本愿寺派,本愿寺派到第八代法主莲如上人在位时势力极大扩展,信徒几乎遍布整个日本,拥有了自己的强大武装,经常煽动信徒暴动,是为一向一揆——此时,已经是战国时代了,而一向宗本愿寺,也终于蜕变成为徒自口诵佛号的割据诸侯。

  • 背景:                 
  • 字号:   默认